8月15日上午,瑞安渔民在飞云江出海口作业时,误捕一条体长1.2米、重达7.8公斤的野生中华鲟。发现这一珍稀物种后,渔民与当地海鲜档口、渔政部门展开了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最终成功将中华鲟放归东海。
当日10时左右信富网,薛阿红丈夫的渔船靠岸后,有顾客发现这条“大鱼”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立即提醒他们不要售卖。由于船上氧气泵不足,薛阿红和丈夫迅速将“大鱼”暂存至南滨街道塘头菜市场的一家熟识的海鲜档口,并第一时间向瑞安渔政反映。
接到渔民反映后,渔政部门迅速派出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并联系水产专家鉴定,确认该中华鲟为野生个体。经测量,该中华鲟体长约1.2米,重7.8公斤,体表无外伤,状况良好。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易昌国介绍,中华鲟是距今2亿多年的古老物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
展开剩余41%当日14时,渔政部门出动中国渔政33412艇,与渔民、档口负责人一同前往瑞安齿头海域(飞云江入海口)放生。为确保中华鲟运输过程中的活力,档口负责人全程携带便携式增氧泵,并给暂养箱盖上毯子避免阳光直射。15时,这条珍贵的中华鲟在适宜海域重返大海。
当天,渔政部门还向菜市场海鲜商户发放了野生水生动物保护宣传手册。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渔民误捕后主动报告的情况日益增多。渔政部门提醒,若误捕疑似保护动物,应就地放生或立即联系12345、110及渔政部门,由专业人员处置。此次事件中,渔民、市场和执法部门的默契配合,展现了瑞安社会对生态保护的高度责任感。中华鲟的成功放归信富网,不仅是一次物种保护的生动实践,也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榜样。
发布于:浙江省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