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牛顾问策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安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村能源工作站、市植保植检站、市水产站、市草地工作站、市渔业渔政管理科、市畜牧发展科和西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携手贵州民族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与防控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公众意识,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网。
科普活动现场牛顾问策略。
活动当天,位于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的“生态课堂”正式开展。这里不仅陈列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供市民了解法规,更引人注目的是贵州民族大学团队带来的2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标本“实物展”。从大家熟悉的“粉红蛋”福寿螺,到破坏力极强的“霸王花”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些“不速之客”的真面目被一一揭晓。配合一旁的科普展板,图文并茂地教大家如何识别这些“生态破坏分子”、认清它们的危害,以及该怎样“出手”防控。市民们看得认真,讨论热烈,“原来身边藏着这么多‘生态杀手’,长见识了,以后看到得赶紧报告!”一位市民感慨。
展开剩余73%科普活动现场。
近年来,安顺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控,为了全面掌握安顺市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46个监测区域牛顾问策略,覆盖农田、林地、水域超过23万亩,构建起严密的监测预警网络。
科普活动现场。
光有“天网”还不够,防控关键在基层。安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县(区),把“田间课堂”开到地头。通过讲座、发资料、现场答疑,手把手教村民和基层工作者识别外来入侵物种,提升防控本领。
科普活动现场。
如何让防控更高效精准,形成群防群治局面?安顺市农业农村局打出了“组合拳”。在工作机制上,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体系,确保信息畅通,行动迅速,全民参与;在质量保障上,采取内部自查+上级抽查“双保险”,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可追溯;在专业支撑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带队实地监测,全面踏查与重点盯防“两手抓”,确保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实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力求激发“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科普活动现场。
贵州民族大学山地农业绿色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团队相关责任人表示,安顺市与贵州民族大学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校地联动的成功实践,更是对全国生态日理念的生动践行。通过科普唤醒公众意识、监测构建网络、技术精准支撑,安顺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上成效显著,为守护当地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探索创新防控模式,为建设美丽安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文/图 陶陶)
科普活动现场。
科普活动现场。
发布于:北京市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